癸卯新春,石椅羌寨载歌载舞。14年多后,这个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村已成为休闲旅游的佳处。习近平总书记日前通过视频连线,同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村的乡亲们和游客们亲切交流。听到乡亲们说起村里近年来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高兴地说,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你们是一个很好的样子。
总书记点赞的村子,究竟好在哪里?直观地看,石椅村依托浓郁的羌族民俗风情、良好生态和喀斯特景观,从曾经的灾后重建村和贫困村,成长为乡村旅游模范村和全国文明村,可以称得上是发展“好”。但更“好”的,是村里人不盲目、不跟风,找准自身特色,明确乡村旅游的发展定位,十年如一日地踏踏实实走好自己的路,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了产业优势,不仅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羌族传统文化也得到了更好的传承。这种因地制宜挖掘乡村价值,放长眼光发展产业的做法,也是新时代更多乡村应有的“很好的样子”。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产业振兴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到地方调研,也总要看看一个红苹果、一朵小木耳、一碗螺蛳粉,了解乡村产业发展得怎么样。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此次视频连线中,总书记再次对打造乡村特色产业提出了要求,表达了殷切的期望。
我国乡村风光多彩,风物多样,适合的路必然不会千篇一律。但过去一些乡村在发展产业时有雷同的倾向,周边什么产业火,就“跟风”发展,这样不仅容易引发同质化竞争,还可能“伤”到产业链上的农民。发展产业也要基于“一方水土”,让乡村产业兴旺起来,关键是要琢磨透“土特产”中的文章,走出一条特色化差异化的产业发展道路。比如,石椅村“很好”,但不意味着所有村庄都要去搞民俗旅游,还是要根据地理区位、生态环境、产业现状等情况,科学谋划,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的路并坚持走下去。
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如今的乡村已不只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场所,农业也不只是食物供给这一种功能。新时代的乡村振兴,需要我们创新思路,让更多新产业新业态出现在乡村,让更多乡村呈现出风姿各异的“很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