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全国首单林业碳汇指数保险在龙岩市新罗区试点落地。近日,记者来到新罗区江山镇村美村碳汇林基地,只见今年开春新种下的木荷、枫香等阔叶树苗绿意融融,长势良好,微风拂过,空气中弥漫着鲜甜的味道。
推出全国首单林业碳汇指数保险、出台全省首个森林碳汇补偿机制工作指引、打造全省首家司法绿碳基地、推出林业碳汇权质押贷款……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稳妥推进、持续深化福建生态省建设的当下,龙岩积极先行先试探索打造林业碳汇品牌,“碳汇”成了当地的热词。
发力碳汇 护绿添绿
森林碳汇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渠道。但森林一旦因火灾、人为等因素遭到破坏,恢复碳汇能力需要巨大的人财物等投入,这是森林碳汇领域普遍面临的问题。去年4月,全国首单林业碳汇指数保险在新罗区试点落地,为该区提供2000万元碳汇损失风险保障。按照合同,林业碳汇指数保险赔款可用于灾后林业碳汇资源救助和碳源清除、森林资源培育及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等有关费用支出,为灾后减损、固碳能力修复争取宝贵时间。
在全国首单林业碳汇指数保险落地新罗区的基础上,去年12月底,该区与中国人寿财险龙岩市中心支公司签约碳汇林巩固提升项目,投资105万元对江山镇村美村的97亩低产低效毛竹林实施提升改造,并套种67亩木荷、枫香、红花荷、闽楠、酸枣等5个乡土树种,以提高森林固碳能力。
打造林业碳汇品牌,部门携手联动。今年3月1日,由省、市两级法院,龙岩市林业局联合打造的全省首家司法绿碳基地,在上杭白砂国有林场国土绿化丘坊示范点揭牌种下首批“碳汇林”树苗。
“我们林场与福建师范大学合作建设‘亚热带人工林碳汇提升试验平台’,通过11个树种不同的混交模式,让碳汇数据化,为营造碳汇林提供参考。我们还改造了14000多亩马尾松低产低效林。大家携手努力,通过提供生态司法警示教育平台,为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的当事人补植复绿等替代性修复方式提供场所,拓展异地修复被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白砂国有林场场长邹秉章说。
“龙岩是全国林改策源地。近年来,我们抓住中央、省委支持老区苏区发展的历史契机,在巩固提升林改成果的基础上,围绕‘双碳’目标,从碳汇金融创新、林业碳汇项目、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打造林业碳汇品牌,激活丰富的林业资源,为大自然添绿色,让老百姓得实惠。”龙岩市林业局局长张田华说。
积极“碳”路 绿色发展
今年3月中旬,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龙岩市林业局联合出台全省首个森林碳汇补偿机制工作指引——《龙岩市关于在刑事犯罪案件中开展司法修复森林碳汇补偿机制工作指引(试行)》,明确和细化了森林碳汇补偿机制的基础前提、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实施流程等主要问题,通过系统化、流程化、规范化、可量化的工作指引,以释法析理使损害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调节服务功能的被告人充分认识其犯罪行为的危害,督促被告人在采取多种“补种复绿”措施恢复林地植被的基础上,对其破坏森林固碳调节服务功能损失担责补偿,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森林碳汇修复模式,打造市域生态修复治理新格局。
该工作指引出台一个月即派上用场:全省首例森林碳汇补偿刑事案件宣判。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擅自砍伐杉木31.6064立方米的被告人陈某华当庭认罪认罚,并积极缴纳生态修复履约金和森林碳汇补偿金共计22966.99元,获从宽处理,被新罗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3000元,森林固碳能力得以有效保护和修复。
与此同时,在森林覆盖率达79.4%、多年稳居全省首位的基础上,围绕“双碳”目标,龙岩近年来还积极推进林业碳汇项目试点工作。去年9月,长汀楼子坝国有林场竹林经营碳汇项目第一监测期碳汇量14.9万吨,在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实现交易,成交金额164万元;去年11月,连城县林业局与农行连城支行合作,完成文亨国有林场19万吨碳汇交易权抵押贷款,成功发放龙岩市首笔(也是全国农行系统首笔)单独林业碳汇权质押贷款130万元,这130万元碳汇贷款用于文亨国有林场的森林培养,为国有林场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龙岩原中央苏区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等国土绿化美化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该笔业务最大的亮点在于将林业碳汇单独设定质押。
今年4月18日,龙岩市永定区绿发林业有限责任公司森林经营碳汇挂网项目,在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全部实现交易,该项目挂网减排量183817吨,成交金额2557740.34元;5月13日,全省首个普惠型林业碳汇合作开发项目在“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签约,签约双方武平县天源国有林场有限公司、江西田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武平全县列入禁伐计划的商品林碳汇开发达成合作。开发对象面积约115万亩,开发期限20年。按照每年每亩产生0.5吨的碳汇量测算,一年将产生57.5万吨、整个项目期可以开发1150万吨的碳汇量,实现林业碳汇效益,反哺现代林业建设,把碳库转化为钱库……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打造林业碳汇品牌龙岩步稳蹄疾。(福建日报记者 张杰 通讯员 陈威 温连光)
编辑:韦菊